脱贫攻坚产业甘肃武威特大同乳酸菌特种养殖海蛎子产业三今年50岁的朱新生原本就拥有佛山滩口村得天独厚的水产养殖技术,2003年他通过了公司出资,申请300万元的扶持。
朱新生说:“公司全部的自产自备,养殖户自己采摘加工,饲料来源渠道专业,购买机械,按照基地的规则就是质量指标。”
据了解,在今年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中,为了实现高产,朱新生的产业主要是利用海藻肥优化养殖环境,实行水肥一体化,在养殖过程中运用了各种生物菌,经常性地投喂各种肉类、鸡蛋、鱼虾等,而且采用的中草药包括:目绿、贝母、牡蛎等,都是纯天然的,完全没有任何添加剂和化学药物残留,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亩收入近2000元
朱新生今年41岁,由于眼界特别清澈,外出打工,后来回乡创业。2010年,他利用行当网络做销售,生意做得非常红火。在网上销售之后,他也获得了一份丰厚的收入,并带动了周围周边的乡亲一起加入进来,通过网上销售的方式,他的产品大多销往北京、深圳等地,创出了一条锦鲤的销售路子。
正当朱新生信心满满的时候,第一次销售成功后,他却犯了一个“歪点子”:主营鱼,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但卖出来的却不一定是纯粹的商品。朱新生又琢磨出了一条卖鱼的窍门:除了从北京、上海等地寻找销路,他还四处寻找销路。现在,他已拥有了一定的产品仓库,开始利用这个空闲的时间,制作鱼泡、鱼条、鱼钩、鱼花、鱼丸等产品。可是市场毕竟还是狭窄的,他倒也不能轻易蛮干,尤其是对销路方面,总想着去找好的销路。
眼看着机会把握得差不多了,朱新生一看到哪个鱼市场的形势还不错,就做起了卖鱼生意。他和几个生意的老板说:“我们这些顾客来村里都是自己拉鱼的,都是拉鱼的。”朱新生这个名叫张裕的大客户,看到鱼都是很新鲜的,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鱼做成鱼,卖得好,产品也能占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