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菇栽培108,大部分情况下采取基质、配制营养土拌匀、装袋播种、覆土消毒、出菇管理等一系列日常管理操作。培养料的配制、制作、装袋工作可以根据栽培方式的不同,进行释放,但不限于在栽培袋内添加有能培养菌丝的棉籽壳。营养土配好后,拌匀铺好培养料,在菌床上播种,放上营养钵。袋装好的菌种,大约25天左右就可长满菌丝,半个月后就可进行出菇。如发现菌丝长满袋,可重剪下转一下袋,然后转入日常管理,或转到出菇房。在菌丝长满袋之后,将袋解开,在其生长的蕾期,向菌床喷上些水,维持室内的温度,经过20天左右,就可将袋子去掉。出菇期间,要注意适当通风换气,温度保持在22°C-25°C,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每天打开袋口进行检查,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当菌丝发满袋时,将菌袋取出,去掉袋口的,注意不要把袋口折断,发现有菇蕾时,就可将扎口的菌袋拔掉,继续进行发菌。
6、出菇期的管理
菌袋生长发育阶段主要的特点是培养料中的养分逐渐减少,水分和养分逐渐增加,温度、湿度及通风等基本条件逐渐改善。
1催蕾前管理:3-4天,将菌袋扒开,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当有幼菇出现时,将袋口用手轻轻拉出,去除袋口的,在接种后3天内将床面完全翻动,并检查含水量变化,发现有菇蕾出现时,把菌袋两头开口的朝向摆放,袋口用手轻轻的扒开,用手轻轻扒开,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当有幼菇出现时,把袋口用手拉出,将水分和养分逐渐增加,温度、湿度及通风等基本条件逐渐改善。
2催蕾时管理:如果出现菌袋大量落菇,需要尽快通风,确保棚内湿度等基本条件逐渐改善。
3催蕾后管理:在催蕾后,将床面完全覆盖,应注意温度、湿度及通风情况,以保持催蕾适宜温度、湿度及通风情况,同时,注意避光。
二、环境因素
在出菇管理时,适宜的气温为25°C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为8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时,必须进行通风,进行增湿,但也不可以用大水直接浇。
在菇棚建造时,采用的是高床式,面积大,易缺水,一般2米宽为适合。菇棚内喷水应在早晚进行,喷水后要进行通风,早晚应无风,如无风,就应加大通风量,提高空气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