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古代有嫁接和古代有嫁接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中国劳动人民对嫁接这一技术掌握甚早,具体是谁已无法考证。
例如中国在《古今图书集成》(1726年)中的"博物汇编草木典"第七卷木部纪事一篇中,就记载自然嫁接现象达126例。
公元5世纪贾思勰的《齐民要术》(533—544)中,就有了对苹果树嫁接技术极其详尽的叙述。
在梨的嫁接技术中,详细地记载了砧木的选取、接穗的选取、嫁接时间以及嫁接成活的条件。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在牡丹和菊花等观赏植物,以及在果树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
如在著名的《桔录》(1176年)中,就有称赞当时柑桔嫁接技术高妙的描述技巧。
嫁接树苗是中国人发明的。嫁接树苗是一种可以控制果树品质和多样化的技术,并且据历史记载,中国古籍中已经有关于嫁接的描述,说明嫁接技术的发明者是中国人。中国古代的一些文献如《农政全书》和《茶经》等,都有详细介绍嫁接技术的应用,其中一些文献的年代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近来,中国已成为嫁接技术的发展前沿国家之一,嫁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林业、果业、葡萄酒业和花卉业等领域。
展开全部
桃树在春季嫁接后30天左右可以判断它的成活与否。有的接芽能够直接顶破薄膜长出来,未发芽的可以解开薄膜看一看,如果芽片新鲜、伤口已经愈合,要及时剪砧、除萌,促进接芽萌发。
扩展资料:
嫁接方法
靠接法
把砧木吊靠采穗母株上,选双方粗细相近且平滑的枝干,各削去枝粗的1/3-1/2,削面长3-5厘米,将双方切口形成层对齐,用塑料薄膜条扎紧,待两者接口愈合成活后,剪断接口一部的接穗母株枝条,并剪掉砧木的上部,即成一棵新的植株。
劈接法
砧木除去生长点及心叶,在两子叶中间垂直向下切削8-10毫米长的裂口;接穗子叶下约厘米处用刀片在幼茎两侧将其削成8-10毫米长的双面楔形,把接穗双楔面对准砧木接口轻轻插入,使二切口贴合紧密,嫁接夹固定。
插接法
先用竹签去掉瓠瓜苗真叶和生长点,同时将竹签由砧木子叶间的生长点处向下插入0.5-0.7厘米深,再将西瓜苗由子叶下1厘米处用刀片削成约0.5厘米的楔形,在拔出竹签的同时将西瓜苗插入,这是直插法。
另一种插接方法是斜插法,用与接穗等粗的单面楔形竹签,将竹签的平面向下,由瓠瓜苗一侧子叶基部斜插向另一侧,竹签尖部顶到幼茎表皮或赐刺透表皮,再在西瓜苗子叶下1厘米处削成斜茬,在拔出竹签的同时将西瓜苗幼茎斜茬向下迅速插入。接好后移入棚内加强管理。
机器实现法
采用嫁接机器作业,小型和半自动式嫁接机,由于售价低廉,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发展概况
人们很早就发现林中树木枝条相互摩擦损伤后,彼此贴近而连结起来的自然嫁接现象,中国古代称为“木连理”。嫁接就是受这种自然现象的启发而创造的一种生产技术。在古代欧洲,亚里士多德和古罗马学者普利尼都先后提到过嫁接。
5世纪枝接和芽接技术在地中海地区的应用渐多。16世纪英国已有劈接、冠接和舌接等枝接方法。芽接技术在欧洲普遍应用是在17世纪以后,当时主要用来繁殖桃、油桃、杏等核果类果树。
中国关于嫁接的早期记载见于《氾胜之书》,内有用10株瓠苗嫁接成一蔓而结大瓠的方法。北魏《齐民要术》对果树嫁接中砧木、接穗的选取,嫁接的时期以及如何保证嫁接成活和嫁接的影响等有细致描述。在6-13世纪的几百年中,嫁接技术在牡丹和菊花等观赏植物和果树方面有很大发展。
南宋时韩彦直在其著作《橘录》中赞美柑橘嫁接技术的神妙时称“人力之有参于造化每如此”。13世纪由于蚕桑的发展,桑树嫁接受到重视。17世纪王象晋在《群芳谱》中谈到嫁接和培养相结合可促进植物变异。到了清初,《花镜》等著作进一步肯定了嫁接在改变植物性状方面的效果。
嫁接在果树生产上除用以保持品种优良特性外,也用于提早结果、克服有些种类不易繁殖的困难、抗病免疫、预防虫害;此外还可利用砧木的风土适应性扩大栽培区域、提高产量和品质;以及使果树矮化或乔化等。
在观赏植物等的生产上,常用接根法来恢复树势,保存古树名木;用桥接法来挽救树干被害的大树(见树体保护);用高接法来改换大树原有的劣种,弥补树冠残缺等。利用高接换种还可以解决自花授粉不结实或雌雄异株果树的授粉问题,以及特殊观赏树木品种如龙爪槐、垂枝桃、垂枝梅的繁殖造型等。
林木育种中多采嫁接技术矮化母株,以便利杂交操作和建立种子园、采穗园。利用特殊砧木促进植物开花,如甘薯接于蕹菜或月光花上以达到杂交目的,更是育种家常用的方法。
此外,嫁接还常被用作研究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植物病毒学和植物组织发生学等的手段。许多学者为了阐明某些物质在个别器官中的局部合成过程和阶段发育等问题,常利用嫁接。
借鉴资料:百度百科-嫁接
有。
蔷薇(学名:sp.):是蔷薇属部分植物的通称,主要指蔓藤蔷薇的变种及园艺品种。大多是一类藤状爬篱笆的小花,是原产于中国的落叶灌木,变异性强。茎刺较大且一般有钩,每节大致有〖Three〗、4个;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为5-9片,叶缘有齿,叶片平展但有柔毛。花常是6-7朵族生,为圆锥状伞房花序,生于枝条顶部,花径约3厘米,每年只开一次。蔷薇花花盘环绕萼筒口部,有白色、黄色等多种颜色。花谢后萼片萼片会脱落;果实为圆球体。
耐寒,有野生和众多园艺品种,可用压条或嫁接法繁殖。蔷薇可以药用,由其制成的蔷薇花粥有良好的营养价值。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山区等地区。
1985年中国《中国植物志》第三十七卷问世,更清楚地描述了蔷薇的形态,俞德浚教授将它定名为‘野蔷薇’。不能说中国古代的蔷薇就是野蔷薇,可野蔷薇(R.multiflora)这个种肯定在当时‘蔷薇’指陈范围之内。
古代有嫁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古代有嫁接吗、古代有嫁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