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鱼综合种养规程稻鱼综合种养项目是中科院水技中心成果管理员对课题实施所领导和专家进行的全面系统观测。2015年,湖北省省农业厅下发了《稻鱼综合种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指南》,从归纳、讨论、研究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初步构建出了稻鱼综合种养管理的又一新方法。在生产实践中,按照水稻对水环境敏感的生理特点,试验设计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水体利用技术。
一是苗种选择。应该选择生长健壮、大小均匀、籽粒饱满的水稻品种进行培育,选择健康、无病虫害、体型正常的稻种进行培育,放养密度根据稻田面积和单季稻种的密度来确定。二是施肥。在种植前7~10天,每亩地施腐熟鸡粪20方左右,底肥按NY525-2002标准,亩施绿肥、尿素10~15公斤,二铵2~5公斤。
三是育秧移栽。水稻秧苗能够在5月底至6月初移栽,其栽培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单季稻,二是双季稻,即秧苗在6月底至7月初播种,单季稻在4月初播种。在进行育秧时,先将育秧网放置在田间,等稻苗达到要求时,将其放入大田。播种时要采用高畦或小畦,并且要开好围沟,沟深在15~20厘米左右。
(3)插秧。插秧时间在6月底至7月初,在插秧前7天左右,当秧苗长到15~20厘米时进行插秧。
(4)秧苗管理。一是在插秧时浇定根水,在6月初至7月初,插秧后要立即浇水,以保证秧苗成活。二是根据秧苗生长情况,适时进行追肥。对长势瘦弱的秧苗要随水冲施尿素,促苗快速生长;对于病虫害严重的秧苗要及时进行防治。
(5)秧田除草。
1“五水共治”。根据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农业、物理的发展规律,结合化学除草,采取人工拔除、化学除草、人工划锄、化学灭草等综合措施,彻底防治病虫害。一是对杂草进行人工拔除,二是对稻田进行化学除草,三是对直播田块进行人工除草。其中包括秧田。
(6)秧苗移栽前的管理。
1苗床管理。一是按照不同的栽培目的和生产水平,严格选择秧田,搞好苗床的管理,旱育秧抢早移栽;对土壤肥沃、渗水良好的秧田,适当稀植,重施基肥,少施基肥;对土壤瘠薄、钵体粗大、雨、雪多的秧田,适当稀植,早栽,稀植;对因追肥不足,苗体矮小,生长量小,但地上部生长较弱的秧田,及时追施适量氮肥,促苗早发,减少花期霜期霜冻,防止倒伏;对土壤肥力差、播种早晚的秧田,追施适量氮肥,并增施磷、钾肥,可以促进秧苗茁壮生长。